第(3/3)页 自己收复河套。 朝廷要在河套设置军卫,迁徙百姓。 首当其冲就是山西镇再也没有用处。 然后就是延绥镇等。 这里面的利益好处和勾当,可是数不胜数。 战争永远都是政治的延伸。 政治上的变动,又会反过来促成战争。 天下往来兮,皆以利兮。 边关士卒,以粮饷为利,边将以边墙防备为利。 自己确确实实打了胜仗,收复河套,可也如王崇古所说一样,实实在在的会得罪一批人。 往后没了边患,那些个边镇将领便没了好处可得,又岂会感谢严绍庭? 要说战争,大明九边的将领们才是最希望年年发生的。 没有战争,就没有九边之策,便没了朝廷岁岁举倾国之力拨付的海量粮饷。 这一次刀是砍在了蒙古人的脖子上。 但也是砍在了九边将领的身上。 想到这里,严绍庭忽然会心一动,想到宪宗皇帝时,为何明明已经复套,却又在很短的时间内丢失河套。 虽然官面上的原因是朝廷未能及时设置卫所,迁徙百姓。 但这背后又有多少勾当,那就只有天知道了。 甚至于他还想到严家。 嘉靖年间,朝中就有不少人提出要收复河套,设置边卫,以此减轻九边的负担。 很不好意思,但必须要说的,那时候反对这种声音的正是严家。 那时候的严家是什么货色? 不用想都知道,这里面是实实在在存着勾当的。 九边是政治的延伸,但也是人的利益促成。 而见严绍庭已经反应过来,王崇古亦是收起脸上的笑容,躬身作揖:“王崇古不才,这些年虽任边镇,也因边镇而升,但王某亦不敢忘昔年读书之时先生们的教诲,更不敢忘先帝拔擢之恩。大将军虽年少,却胸怀大志,在谋社稷万世。如今大战亦息,然人心却更比两军对阵,下官不敢不言,也不能不言。” 严绍庭转动着手中的马鞭,与戚继光对视一眼,而后又侧目看向王崇古。 在他思考着王崇古今日这些话背后的图谋。 所谓无利不起早。 他王崇古嘴上说着读书时先生的教诲,先帝之恩。 可若是没有所求,那就是纯放屁。 心中一动。 严绍庭忽的开口:“前些日子朝中来讯,皇上已经召谭纶、俞大猷等人入京。本将料定,皇上这是要用谭纶、俞大猷等人北上镇守九边……” 话到此处,言简意赅。 而他也目光幽幽的盯着王崇古。 就算有所猜测王崇古真正的图谋,但他偏不说出口。 就等着对方主动开口。 ………… 月票月票 第(3/3)页